当前位置: 优秀资源网 > 诗词 >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诗词 2024-06-22 12:49:10 人气:1907

诗词频道小编霸气笼爷给大家整理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的经典诗词,这篇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共有9359字,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诗词,这篇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名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之后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十分讲究的山水诗不一样,这首抒情小诗写得十分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状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因此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我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但是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一样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但是有时不必须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完美记忆联结在一起,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能够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能够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构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构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之后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能够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这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文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故事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而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一天,他听见邻居刘老爹在瓜田嚎哭,原来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

王维听见哭声下田—看,瓜几乎被洗劫一空,只见瓜藤不见瓜,他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偷着去贩卖了,我陪老爹到市集里走一趟,好吗?”

两人—同来到市集,看见有个高个子男人在卖西瓜,刘老爹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种的瓜,就大声喊道:“捉贼。”

卖瓜的高个子男人气势汹汹地说:“凭什么说这瓜是你家的?”

刘老爹说:“我自己种的瓜,难道我还认不出吗?”

王维喝令高个子男人去见官,高个子男人说:“你说我偷瓜。有什么证据?”

王维一听,忽然灵机一功,叫老爹看住瓜,请围观的群众协助老爹看住偷瓜的贼,自己气吁吁地跑回老爹的瓜田,取来—大把瓜蒂,使往回走。大家相帮着用瓜蒂去对西瓜的底部,果真一—对上,证明西瓜确实是刘老爹的。

结果,县官判决偷瓜贼赔偿刘老爹的西瓜,还狠狠责打偷瓜贼40大板。

【哲理启示】:

不管贼人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明,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我们思路正确,把握关键,任何贼人都是无法逃脱的。

王维的诗句

1、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王维《春中田园作》

2、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王维《杂诗三首》

3、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王维《春中田园作》

4、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5、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王维《杂诗三首》

6、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

7、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8、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王维《送康太守》

9、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王维《送康太守》

10、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王维《送康太守》

11、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12、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13、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14、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归嵩山作》

15、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王维《杂诗三首》

16、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17、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18、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19、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0、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王维《青溪》

21、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王维《不遇咏》

22、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23、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24、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25、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王维《新晴野望》

26、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王维《不遇咏》

27、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王维《待储光羲不至》

28、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王维《酬郭给事》

29、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30、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31、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王维《不遇咏》

32、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3、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二》

34、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35、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王维《崔兴宗写真咏》

36、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37、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38、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39、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40、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41、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42、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43、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44、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45、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王维《不遇咏》

46、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7、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七》

48、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送康太守》

49、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50、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一》

51、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52、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一》

53、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54、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二》

55、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56、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57、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

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

教学设计参考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

2.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1. 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

2. 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

3. 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

三、自读自悟,体会意境

1. 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 全班交流。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

(杨蔚、李金瑶)

参考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题材、风格多样化,特别是田园山水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

齐读课题

1、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思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

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

3、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个人在这一天却是闷闷不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学了这首诗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4、下面我们就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学生自读,并画出生字

5、指名读,纠正读音,节奏

了解诗人。

你们说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这样好,我们就来仔细的品读这首诗吧。

三、抓诗眼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谁来汇报你读后的感受?(诗人很孤独)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3.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

②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

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读。(生读后总结)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别孤独??

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2.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

4.出示重阳节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过啊。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思念着我呢。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同学们,愿意和王维一起追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让我们闭上眼边读边想。读这两句诗。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2、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想念山东的兄弟吧。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株儒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远离家乡。

佳节:美好的节日。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文包诗”,而且是学生初次接触到“文包诗”这种体裁的课文,课文中生字比较简单,学生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所以我在本课设计时,尝试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教学以检查为主,留出时间让学生通过老师帮一帮、扶一扶,明白“文包诗”的体裁特点,以及阅读方法,这样以后遇到“文包诗”体裁文章时,学生就掌握来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愿望是美好的,不过由于推翻了已经定稿的教案,时间紧迫下,新的教案思考并不完善,在实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1、随文识字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忘记了强调。

2、作为了解“文包诗”体裁特点的一种手段,对诗句的理解应该点到为止,我挖掘过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来也使得耗时过长,使得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了时间完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表达作者背井离乡在重阳节对故乡对亲人的真挚思念的一首诗。学习这首古诗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总结概括能力还是较弱。,要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生用多种读的方式展开教学把握全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难点是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

2、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3、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

4、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巩固提高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我设置了思考问题: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这是一步学以致用的做法,学生不但对本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至此,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教师总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

七、说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

我要评论 (0)

评论内容不要超过300

这篇诗词《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还未收到评论

最近更新

咬定青山不放松赏析

06-22 12:49

九月九日望乡台

06-22 12:49

欲渡黄河冰塞川赏析

06-22 12:49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06-22 12:49

不教胡马度阴山

06-22 12:48

送别得书字鉴赏

06-22 12:48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

06-22 12:48

元宵节经典古诗(精选40首)

06-22 12:48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